定價即經營(二)
作者:張忠良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親愛的家人們,大家好!今天我們繼續分享《京瓷哲學》“定價即經營”這條。昨天我分享時講到“定價即經營”和“經營即定價”的思想。
我記得在1995年進入了日本三洋的客戶(后續被松下收購了),作為核心供應商培育。但三洋是低價格進入市場占領份額,為此對于我們供應商要求很嚴。三洋采購主管植田先生從采購一把手,后續退休之前成為了專務的職位,我想很大程度上他對于三洋內部的降本做出了很大的貢獻。
到2002年前后,其他日本客戶陸續也成為了我們的大客戶,但為了感謝三洋一開始給我們的機會,我們不得不做他低價格的產品。我在多次會議上提出,盡管三洋價格現在看起來實在太低了,但三洋是我們的第一個日本客戶,我們需要感恩三洋給與我們成長中的幫助和機會。但我們不可能虧損生產,我就提出了讓三洋的產品凈利潤能維持在10%以上的決心。
也就是通過經營的持續改善,來滿足客戶的需要價格,以低價格的方式提供產品合作了很長一段時間。通過目標的確立,讓最低銷售價格的三洋也要確保10%的利潤,自然其他國際大公司的利潤會更好。這就是我理解的“經營即定價”。通過經營者和全體家人的意志,把成本和品質做到極致,并滿足客戶的價格需求,同時,也實現自身合理的利潤和發展機會。
在將近三十年的經營之中,我始終認為定價與自身的經營能力的大小關系最為密切。
以財務損益表來看,銷售收入就是獲得訂單的數量與價格相乘,但數量需求是市場供需所決定,價格盡管是雙方判斷的結果,但當今競爭白熱化的時代,價格往往是客戶所決定。
為此,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成本上下功夫。采購成本是第一要素,這個需要依賴采購規模才有更大的定價權,也就是受外部制約因素很大。尤其中興精密圍繞大客戶的定位,采購的核心原材料幾乎都是國際大公司,我們的話語權很少。
就制造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是我們的核心,這個需要智慧,也需要技術能力來決定。對于廠房和設備投資的管理,對于效率的管理,對于品質和費用的管理,對于人員的管理和最佳的組織規劃等等,包括今天我們推行“家文化”,都會直接影響我們的制造競爭力。
為此,我覺得在不同發展階段,如何構建有競爭力的制造體系非常重要,這里包括資產配資,效率最大化,人員資源的規劃和經營思想。同時,針對營銷的費用,決定你客戶的選擇定位,管理費用,財務費用等決定于管理思想和短期,中長期的考慮。
這都是成本,我們把成本控制到極低,并確立我們所需要的合理利潤,定價就可以有依據了。這樣的思想,前提是自身有足夠的信心,極致的品質和成本體系,確立合理的利潤,這樣客戶基本會接受我們的定價。
但反過來,市場的規則中,需要遵循序“售價優先原則”。也就是價格是客戶和市場所決定,我們不知道如何定價,或在開展談判時,我認為每一個價格應該多少,原本早就確認好了,這就是客戶心目中就有了價格,需要通過比較幾家供應商,選擇他們作為滿意的價格和穩定的合作關系。盡管中興精密是與國際大客戶的合作,是戰略性的合作,但價格也是有底線或存在于客戶的心中。
為此,我們一旦確立客戶的定價之后,其根本就是保持我們應該具備的利潤之后,需要逆向調整成本,也就是遵循“售價-利潤=成本”的原則去思考。如果我們今天還是以自身生產的成本多少,加上想要的利潤去定價,也就是以“成本+利潤=價格”,這樣的經營思想已經是老舊的理論體系,已經不符合市場規律了。
以上的分析,說明定價的成功與否取決于經營者的智慧,充分理解市場環境和客戶的心智,通過內部確立極高品質和服務,極低成本制造體的構建,才能獲得給予市場能接受的好的定價。
盡管價格的主動權往往在客戶那里,或可以說由市場競爭環境所決定的,但價格是始終圍繞產品的價值來定價的,這是鐵的原則。
我們提升對于客戶的服務,在產品開發時的快速反應和縮短開發周期,降低開發成本并提升一次合格的滿意度,大批量生產獲得客戶滿意的品質,挑戰生產和品質體系實現“零缺陷”為目標,縮短生產交期,與客戶及時溝通,開展更為透明化的經營,包括財務的健康和良好的社會責任,我們的家文化,現場讓客戶感動等等,都會影響到產品的定價。
決定定價最重要的因素是研發能力能否給與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,解決客戶的痛點和他們期望的需求,通過設計和新材料,新工藝等研發能力,以確保生產經營活動的低成本,并為客戶的客戶提供價值等理念。如果我們具有獨創性的新產品,新工藝等,在定價時就不用拘泥于成本價,而應該思考其產品本身的價值。
這些思想的成功落地,自然能與客戶構建更為精密的關系,并在共贏基礎上,實現更好的收益,自然就會有一定的定價話語權。
以上是今天的分享,明天繼續。感恩!